戰爭的到來:歐洲正站在危險邊緣的前夜 #
「我們正處在戰前時期。如果採取最壞的設想,明年歐洲可能爆發嚴重戰爭。」這句直白而沉重的判斷來自奧地利國防學院政治學家古斯塔夫·格雷塞爾(Gustav Gressel),他的警告在歐洲安全專家圈內激起一陣寒意。
美國轉向與普京的算計 #
當特朗普與普京通話後,歐洲大陸的不安感瞬間攀升。美國提出了在烏克蘭實施30天停火的建議,而普京幾乎同時視察前線部隊並重申他的最大談判要求。這一切意味著什麼?
「普京只有一種思維方式:要麼烏克蘭立即按他的條件投降,要麼戰爭繼續。」格雷塞爾解釋道,「他相信無論如何都會贏得這場戰爭。雖然美國恢復了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,但自從拜登決定額外支持基輔以來,還沒有任何新的援助方案出現。歐洲人都在急切地觀察華盛頓上演的這場馬戲表演,但我不相信它會帶來什麼實質性的變化。」
《華盛頓郵報》報導了一份機密俄羅斯文件,聲稱「2026年前和平不可能實現」。文件還表明,在談判前,俄羅斯希望分裂美國和歐洲,並且不會放棄其主要目標——摧毀烏克蘭。
「我們現在正在目睹這一切,而特朗普正在參與這場遊戲。」格雷塞爾指出,「從克里姆林宮的角度來看,所有談話都是為了爭取時間並延遲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。俄羅斯可能會提出新的和平要求,而特朗普會再次質問為什麼烏克蘭不接受它們。這樣的循環會一直持續下去。」
歐洲的危險處境 #
自從特朗普與普京2月的電話會談以來,歐洲越來越擔心美國政府想要除掉澤連斯基,換上一個順從的政治人物。
「我也有這種印象,這符合俄羅斯的利益。」格雷塞爾承認,「克里姆林宮相信他們可以在烏克蘭安插一個親俄候選人。這些都是幻想。俄羅斯人總是錯誤評估烏克蘭的國內政治。唯一的問題是特朗普正在支持這些俄羅斯的行動。」
軍事歷史學家索恩克·奈澤爾(Soenke Neitzel)最近表示:「也許這個夏天將是我們在和平中度過的最後一個夏天。」他認為俄羅斯將繼續在歐洲進行攻擊。格雷塞爾對此的看法更為謹慎。
「我不認為會這麼快發生。即使美國完全切斷對烏克蘭的支持,烏克蘭也不會立即崩潰。」但他強調,「特朗普政府發起的跨大西洋關係轉變可能給我們帶來痛苦的覺醒。」
變化中的美國與歐洲防禦體系 #
格雷塞爾指出,特朗普第一任期和現在任期之間有明顯差異:「美國政治明顯趨向無產階級化——變得不稱職、不協調、民族主義,並且充滿了陰謀論。現在人們已經不再談論特朗普是否會退出北約,而是談論如何退出。」
在這種情況下,歐洲正面臨著建立獨立防禦體系的緊迫需求。但格雷塞爾對此並不樂觀:「歐洲沒有足夠的武器庫存。我們需要為軍隊提供更多的彈藥、反坦克武器、砲彈等等。波蘭正在迅速重新武裝,但德國仍然進展緩慢。」
他強調,歐洲需要建立彈藥庫存並增加防空系統儲備——從對抗無人機的戰術防空到大型IRIS-T系統。還需要備用防空部隊,例如保護工業區免受廉價無人機攻擊。另一個目標應該是武裝歐洲的戰鬥機,尤其需要能夠用於對抗雷達陣地和干擾器的制導導彈。
情報依賴的脆弱性 #
德國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情報機構的支持。許多在德國被挫敗的恐怖襲擊可歸功於來自美國的情報。如果這種信息流突然停止,德國將面臨危險。
「弗里德里希·默茨(Friedrich Merz)應該對聯邦情報局和憲法保護辦公室進行全面改革。」格雷塞爾主張,「我們生活在一種幻想中,認為我們擁有在法治基礎上運作的弱勢情報機構,沒有任何權力。一方面我們批評美國及其有爭議的情報做法,另一方面我們又依賴它們。這種謊言必須結束。」
特朗普任命圖爾西·加巴德(Tulsi Gabbard)為美國國家情報總監,格雷塞爾對此表示擔憂:「我不知道這位女士還會造成什麼損害。我們還需要什麼警告?」
迫在眉睫的挑戰 #
歐洲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軍事和情報上的準備,還包括社會和經濟的韌性。如果俄羅斯決定擴大衝突,歐洲將首當其衝。
「我們需要思考的不只是坦克和飛機的數量,」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約官員表示,「而是整個社會如何應對戰爭威脅——從關鍵基礎設施保護到網絡防禦,從民間防衛到心理韌性。這是一個全方位的挑戰。」
德國前外交政策顧問克里斯托夫·霍伊斯根(Christoph Heusgen)在最近的安全會議上指出:「我們不能再像過去三十年那樣思考。這不是冷戰重現,而是一種新型威脅,需要新型防禦思維。」
歐洲自主與新型安全架構 #
面對美國可能的戰略轉向,歐洲正在緩慢但確定地思考一個更獨立的安全架構。法國總統馬克宏早已呼籲建立「真正的歐洲軍隊」,而德國總理奧拉夫·朔爾茨(Olaf Scholz)也提出了「轉折點」(Zeitenwende)概念,標誌著德國安全政策的根本轉變。
然而,從理念到實踐的轉化依然緩慢。格雷塞爾指出:「在多年的和平紅利後,歐洲的軍工生產能力已經嚴重萎縮。我們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復足夠的生產規模。與此同時,俄羅斯已經將其經濟轉向戰時模式,每天生產的炮彈數量是歐洲一個月的產量。」
未來展望:戰爭還是和平? #
對於歐洲公民而言,「我們是否站在戰爭邊緣」這個問題已不再是抽象的地緣政治討論,而是關乎每個家庭未來的切實擔憂。
格雷塞爾的結論既冷靜又警醒:「我不是預言明天就會爆發戰爭,但我肯定我們正處於戰前時期。歷史告訴我們,忽視警告信號的代價總是極其昂貴的。當我們討論是否需要增加國防預算或改革情報機構時,我們實際上是在討論如何避免最壞的情況。」
他補充道:「如果我們做好充分準備,俄羅斯可能會三思而後行。但如果我們繼續表現出分裂和猶豫,那麼普京可能會將其視為行動的綠燈。」
歐洲站在歷史十字路口。它是選擇加強防禦並展現決心,還是繼續依賴越來越不可靠的安全保障,這個選擇將決定大陸未來數十年的和平與安全前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