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  1. Posts/

胃口越吃越大:這位波蘭金融老兵如何玩轉數億歐元的成長賭局

·1 min
基金 投資
Leo Lin
Author
Leo Lin
Table of Contents

胃口越吃越大:這位波蘭金融老兵如何玩轉數億歐元的成長賭局
#

說起波蘭科技圈的「成功退出」(Exit),那玩意兒簡直跟雪人似的——人人都聽說過,真他媽沒幾個見過的。大多數所謂的VC還在玩著撒錢給早期團隊、祈禱撞大運的遊戲。但就在2022年,一個叫Applica的新創公司,搞AI讀文件的,居然被紐約上市公司Snowflake以將近10億茲羅提(約合2億多美元)的價格給收了。這在波蘭,絕對算得上是捕獲了獨角獸級別的獵物。

而這頭「雪人」背後的獵手之一,就是西爾韋斯特·賈尼克(Sylwester Janik)和他創立的基金——Cogito Capital Partners。這哥們可不是什麼愣頭青,他在金融這渾水裡泡了快三十年了。

三十年磨一劍,他不想再玩早期了
#

看看Janik的履歷,簡直就是一部波蘭資本市場進化史:格但斯克大學外貿系、倫敦卡斯商學院MBA、普華永道、幫洛克希德·馬丁搞技術加速器(還真孵化出了Medicalgorithmics這種後來市值超15億茲羅提的公司)、最後在波蘭頂級基金MCI Capital幹了近十年。

這麼多年下來,他看透了一件事:「我對投資那些只有個想法的早期公司沒興趣。」他直白地說,「我更想搞那些已經有明確產品、有經常性收入(recurring revenue)、但還在高速增長的成熟科技公司。」說白了,他不想再賭那些虛無缥緲的「未來」,他想抓住那些已經起飛、需要加滿油衝向全球的「現在進行時」。

這就是growth equity(成長型股權)的玩法,一種介於早期venture capital(風險投資)和成熟期private equity(私募股權)之間的、在波蘭乃至整個中東歐(CEE)都相當稀缺的策略。Janik看到了這個市場空白,並且認為自己幾十年積累的金融、策略、併購經驗,正好能用在這個刀刃上。

Cogito:不只是給錢,是推你上天
#

於是,在離開MCI兩年後的2019年,他醞釀已久的Cogito Capital Partners正式開張。第一期基金募了6150萬歐元,專門獵捕那些處於B輪融資階段、準備大搞國際擴張的歐洲科技公司。

他們的標準很明確:

  • 產品和商業模式已經被市場驗證。
  • 年經常性收入(ARR)至少500萬美元/歐元。
  • 創始人最好是連續創業者(懂行,少踩坑)。
  • 單筆投資800萬到1500萬歐元,參與2000萬到5000萬歐元的融資輪。

他們提供的可不僅僅是scale-up funding(擴張資金)。「我們的任務是提供資金,並幫助進一步擴大營運、產品開發、團隊建設和擴張,包括成功進入美國市場。」Janik說。看看Applica的退出過程就知道他們有多認真:提前一年多就開始財務、組織、溝通全方位準備,確保創始人和投資者目標一致,還請了美國頂級投行做顧問。這他媽才叫專業!

難怪Ramp(另一家被投公司,號稱「加密貨幣的PayPal」)的創始人Szymon Sypniewicz會這麼評價Janik:「經驗豐富、頭腦敏銳、非常專業……他幫助創業者在財務規劃和盈利優化方面取得進步。而且,他人還不錯。」

結果會說話,胃口自然來
#

光創業者說好沒用,得看真金白銀的投資人怎麼想。Applica的成功退出(給Cogito帶來了十倍回報!),以及投中Ramp、Uncapped、MarketFinance這些明星項目,讓Janik和Cogito迅速在圈內打響了名號。

結果就是,2024年,Cogito宣布成立第二期基金,這次目標是1.25億歐元。歐洲投資基金(EIF)、歐洲復興開發銀行(EBRD)、國際金融公司(IFC)這些大機構繼續加碼,甚至連一些之前被Janik投過並成功退出的企業家也成了他的LP(有限合夥人)。這就是最好的信任背書。

波蘭私募股權投資者協會(PSIK)的董事總經理Anna Wnuk說:「波蘭嚴重缺乏成長期資金……西爾韋斯特試圖填補這一空白。而且他做得很好。」

現在,Janik的胃口更大了。他瞄準的是未來幾年內成立第三支基金,規模可能要翻倍到2.5億歐元左右,單筆投資額提升到2000萬-3500萬歐元。因為他知道,隨著歐洲科技生態的發展,需要更大體量資金的成長期公司會越來越多。

正如他自己說的:「吃得越多,食慾就越大。」(Eating whets the appetite.)


你能學什麼?

Janik和Cogito的故事給關注tech investment CEE(中東歐科技投資)的亞洲投資者提了個醒:

  1. 經驗值千金: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市場裡,幾十年的行業經驗和人脈積累是無法替代的護城河。
  2. 找准定位比追風口更重要: 與其在擁擠的早期賽道裡廝殺,不如找到一個被市場忽略但潛力巨大的細分領域(如成長期投資)深耕。
  3. 波蘭/中東歐不只有早期項目: 這個地區正在湧現越來越多需要growth equity支持的成熟科技公司,這裡面蘊藏著巨大的機會。
  4. 專業的「陪跑者」價值巨大: 對於想要國際化的公司來說,一個不僅能提供資金,還能提供戰略、資源和退出路徑規劃的投資夥伴,至關重要。

Sylwester Janik的故事證明,在投資這場馬拉松裡,笑到最後的不一定是起跑最快的,但很可能是看的最准、跑得最穩的那個。畢竟,薑還是老的辣。

Related

27-03-2025 播客新聞
·1 min
房地產 能源 工業 投資 播客
烏克蘭員工值不值得聘
·1 min
烏克蘭員工 亞洲雇主 投資 員工
土耳其投資夢:從民主到獨裁的十字路口
·1 min
土耳其 獨裁風險 投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