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  1. Posts/

波蘭房價為何不下:新法案會是轉機嗎

·1 min
波蘭 新法案 房地產 房價
Leo Lin
Author
Leo Lin
Table of Contents

波蘭房價為何不下:新法案會是轉機嗎?
#

想象一下,你是個亞洲投資者,坐在新加坡的辦公室,手裡拿著咖啡,盯著波蘭的地圖,心想:「這地方的房價怎麼老是降不下來?」我在華沙街頭聽到一個老太太Ewa嘆氣:「我孫子想買房,但一坪12,000茲羅提(約新台幣10萬),他乾脆放棄了。」這不是新聞,而是2025年3月的波蘭現實。房價像個頑強的戰士,怎麼打都不倒。但現在,一個名叫「供給特別法案」(specustawa podażowa)的新法規冒出來,說要讓房子多起來,價格下來。這是真的嗎?讓我帶你看看,為什麼波蘭房價硬得像石頭,以及新法案會不會砸出點改變。

土地的秘密:開發商的「囤地遊戲」
#

波蘭房價不下,第一個兇手是土地。別以為開發商都急著蓋房子,他們更像精明的棋手,把地囤在手裡,等時機。我在克拉科夫遇到一個房仲Piotr,他說:「大公司手上有地,能蓋15萬戶房子,但他們不動。」為什麼?因為他們在等——等市場熱到極點,等利潤最大化。就像台灣的建商,拿到信義區的地不急著蓋,先等個五年,讓地價翻倍。

數據不會騙人。根據波蘭統計局(GUS),2023年開發商賣了136,500戶房子,但手上還有能蓋150,000戶的地,卻沒動工。Piotr苦笑著說:「12,000茲羅提一坪,他們覺得不夠賺。」這跟亞洲很像,你在台北看過多少空地被圍起來,上面寫「未來建案」,其實只是等漲價。波蘭的開發商也一樣,囤地成癮,讓房子供應卡住,房價自然下不來。

行政的拖延:蓋房比登天還難
#

第二個原因是官僚作風。我問過華沙一個小開發商Kasia,她說:「想蓋房,得先拿許可證,結果等了一年半。」波蘭的建築許可慢得像烏龜爬,平均10個月才能拿到手,有些城市像華沙和克拉科夫,甚至連許可證庫存都不夠。Piotr補充:「有25%的許可證拿到就丟著,有人拿來炒地價,根本不蓋。」

這像不像台灣?你想在桃園蓋個小樓,結果環評、建管一拖再拖,資金都燒光了還沒動工。波蘭的行政效率低,擋住了房子供應,房價想跌?門都沒有。對亞洲投資者來說,這是個警訊:波蘭市場有潛力,但得有耐心跟這些「文書怪獸」搏鬥。

新法案來了:鬆綁還是空話?
#

現在,這個「供給特別法案」登場了。政府說要釋出6,000公頃土地,讓開發商蓋更多房子。聽起來很美,對吧?就像台灣政府喊「社會住宅要蓋20萬戶」,總是讓人眼睛一亮。法案目標很明確:打破土地限制,鬆綁農地和規劃法規,讓房子快點冒出來。Ewa聽到這消息,樂得說:「也許我孫子有希望了。」

但別急著開香檳。專家警告,這法案可能適得其反。為什麼?因為它加了新限制,比如大公園附近不能蓋高樓。Kasia搖頭:「市中心的土地本來就少,這下更難蓋了。」這像台灣的綠地保護政策,聽著環保,卻讓建商只能往郊區跑,市區房價還是硬邦邦。波蘭的新法可能讓郊區房子多起來,但華沙、克拉科夫這些熱點,房價恐怕還是穩如泰山。

情感的拉扯:希望與現實的碰撞
#

我在波蘭街頭問Piotr,他聳聳肩:「房價跌?我不信,除非開發商肯少賺點。」他的語氣裡有無奈,也有點嘲諷。對比之下,Ewa卻滿懷期待:「新法案要是真管用,我孫子就不用一輩子租房了。」這種拉扯很真實,像台灣的年輕人,一邊罵房價高,一邊盼政府出手救市。

對亞洲家庭來說,這是個熟悉的場景。你在台北買不起房,只能往新北跑,波蘭人也一樣,往鄉下移。可對投資者,這是個賭局。新法案可能讓郊區房地產熱起來,但市中心的「黃金地段」,還是得靠運氣和關係。

未來:房價會動搖嗎?
#

新法案會不會改變遊戲規則?有可能,但別抱太大希望。土地釋出是好事,但開發商囤地的習慣不會一夜改掉,行政拖延也不是一天能解決。專家估計,短期內,波蘭房價可能還是硬撐著,尤其在華沙這種大城。但長期看,如果郊區供應真的爆發,價格壓力可能鬆一點,就像台灣桃園房價比台北親民。

想知道更多細節?看看這篇主要報導輔助文章,裡面有Piotr和Kasia的現實聲音。

你能學到什麼?
#

波蘭房價不下,是因為土地被卡、行政太慢,還有開發商的貪心。新法案像個希望的火苗,但能不能燒掉這些障礙,還得看執行力。對亞洲投資者來說,這是個教訓:波蘭市場有賺頭,但得懂遊戲規則。你敢不敢賭一把,等新法案發威?還是說,你寧願觀望,看看Ewa的孫子能不能買到房?答案在你手裡。


Related

波蘭公寓稅收的混亂現實:法律怎麼搞亂你的生活
·1 min
波蘭 公寓稅收 法律 房地產
現在是買房的最佳時機
·1 min
房地產 投資 波蘭
波蘭豪宅市場深度解析:真正的頂級住宅在哪裡?
·1 min
波蘭 豪宅 房地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