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  1. Posts/

波蘭離岸風電的綠色浪潮:投資者的香檳時刻?

·1 min
離岸風電 綠能 能源轉型
Leo Lin
Author
Leo Lin
Table of Contents

波蘭離岸風電的綠色浪潮:投資者的香檳時刻?
#

想像你站在波羅的海的岸邊,遠處的海平面冒出幾十座巨型風機,像衛兵一樣捕捉海風,替數百萬戶家庭點亮燈火。這不是科幻片,而是波蘭的未來——Orlen 集團正砸下數十億歐元打造 Baltic Power 和 Baltic East 離岸風電計畫,堪稱自蓋迪尼亞港建成以來最昂貴的沿海工程。但這片綠色浪潮真的能讓你的投資帳戶也閃閃發光?正如波蘭人說的,Kto nie ryzykuje, ten nie pije szampana(不冒險的人喝不到香檳)。問題是,你敢不敢舉杯?讓我講個故事,然後幫你看清這場風暴。

一個燒錢的教訓
#

2022 年,來自香港的投資人林小姐聽說波蘭的綠能市場正起飛,於是投了 200 萬歐元進一家風電設備供應商。她以為搭上了能源轉型的快車,結果呢?政策變來變去,供應鏈卡殼,公司沒能拿下大單,林小姐的投資像海風一樣散了。她後來說:「我以為綠能穩賺,沒想到規則比風向還難猜。」

林小姐的教訓提醒我們:波蘭的離岸風電雖然閃耀,但不是自動提款機。Baltic Power 和 Baltic East 計畫正在加速,但背後的政策和市場風險,可能讓你的香檳變成苦水。你的錢該怎麼放?

Baltic Power:波蘭的綠能先鋒
#

先說 Baltic Power,這是波蘭第一個進入建設階段的離岸風電計畫,由 Orlen 和加拿大 Northland Power 聯手打造。項目位於波羅的海,總投資超過 45 億歐元,預計 2026 年完工,屆時 1.2 吉瓦(GW)的電力能為 150 萬戶家庭供電。這不只是數字——它標誌著波蘭從煤炭大國向綠能強國的轉身。項目已經敲定融資,連第一根單樁都插進海床了,進度快得像海風。

對你來說,這意味著什麼?波蘭政府把離岸風電當成能源轉型的王牌,預計到 2030 年,波羅的海將冒出 11 吉瓦的風機,帶來數百億歐元的商機。從風機製造到海底電纜,從港口物流到維修服務,整個供應鏈都在沸騰。Orlen 正在 Świnoujście 建一座安裝碼頭,準備把波蘭變成波羅的海的風電樞紐。

Baltic East:下一個大賭注
#

如果 Baltic Power 是開胃菜,Baltic East 就是主菜。Orlen Neptun 正在推動這個 1 吉瓦的項目,計畫參加 2025 年的首場離岸風電拍賣。為了搶生意,Orlen 還特地辦了「供應商日」,邀請全球企業來談合作,從渦輪機到鋼結構,什麼都要。這項目不只是發電,還想讓波蘭的造船廠、鋼鐵廠、甚至科技公司分一杯羹。

這對你有什麼吸引力?簡單說,Baltic East 還在早期階段,意味著進入門檻低,潛在回報高。如果你是供應鏈的玩家——比如造電纜、做物流、或搞 AI 監測——現在是敲門的好時機。波蘭政府承諾到 2040 年投資 1300 億茲羅提(約 310 億歐元)在離岸風電,地方企業能拿下至少 50% 的合約。這可是真金白銀的蛋糕。

政策陰影:香檳裡的氣泡?
#

但別急著開瓶,波蘭的風電夢有個大麻煩——價格機制。波蘭氣候部最近提出「價格調整隧道」,想把風電的保證售價綁在 2.5% 的通脹目標上下 1%。聽起來合理?Orlen 和其他業者卻冷冷回應:這規則太死板,沒考慮建設期的成本暴漲。風電項目從拍賣到發電要 7 年,萬一鋼材或勞工成本飆升,投資人可能賠到脫褲。Orlen 甚至警告,這樣的政策可能嚇跑業者,讓拍賣流標。

這對你意味著什麼?政策不確定性是個大雷。如果拍賣失敗,Baltic East 可能延遲,供應鏈訂單也會縮水。更糟的是,波蘭的通脹已經在 5.3% 晃盪,央行可能加息,壓縮你的債券或貸款回報。想喝香檳,你得先搞清楚這杯酒會不會變酸。

投資者的生存指南:怎麼抓穩這陣風?
#

波蘭的離岸風電像一陣海風,吹得人興奮,但抓不住可能摔跤。想搭上這班車?以下是幾個策略:

  • 押注供應鏈:風機、電纜、鋼結構、物流——這些領域比純發電穩。波蘭的 Vestas 和 Baltic Towers 正在擴廠,投對標的能賺長期回報。
  • 瞄準本地玩家:政府偏愛本地企業,找那些有 Orlen 或 PGE 合約的公司,風險比外國新創低。
  • 小心政策雷:拍賣規則和通脹數據決定一切。盯緊氣候部的動向,如果「調整隧道」放寬,馬上加碼;如果卡死,就先觀望。
  • 分散風險:別把錢全砸進風電。波蘭的太陽能、氫能、甚至港口建設也在起飛,混搭投資能讓你睡得香。

最重要的是,別被綠能的浪漫沖昏頭。林小姐的教訓告訴我們:再大的風,也得有穩定的船才能航行。投資前多問一句:這項目真能按時上線嗎?

結尾:你敢舉杯嗎?
#

波蘭的離岸風電計畫像一場綠色狂潮,Baltic Power 和 Baltic East 正在把波羅的海變成能源金礦。供應鏈熱鬧得像港口酒吧,政府砸錢砸得像不差錢的船長。但政策風險和成本壓力像暗礁,隨時可能讓你翻船。正如波蘭人說的,Kto nie ryzykuje, ten nie pije szampana。想喝這杯香檳,你得先算好風向,挑對船。

你能學到什麼? 下次聽到波蘭風電的新聞,別急著舉杯。問問自己:政策穩了嗎?供應鏈準備好了嗎?我的錢放對地方了嗎?只有看清了海圖,你才能安心揚帆。


本篇俚語

  • 俚語原文:Kto nie ryzykuje, ten nie pije szampana
  • 音譯:克托-聶-里茲庫耶,滕-聶-皮耶-香帕納 (Kto-niè-ry-zy-kù-je, tèn-niè-pi-je-szam-pà-na)
  • 字面意義:不冒險的人喝不到香檳
  • 引申意義:強調成功需要承擔風險,特別在投資或商業決策中
  • 文化背景:這句波蘭俚語常用於鼓勵人們抓住機會,尤其在高風險高回報的場景
  • 使用場合:適合用於討論投資策略、創新項目或需要勇氣的決策時

Related

波蘭的能源轉型:從風能突破到核融合的未來
·1 min
波蘭風能 核融合能源 WNP.pl 能源轉型 Crist Offshore
波蘭的核能之旅:亞洲投資者的下一個機會
·1 min
核能 能源轉型 投資 波蘭
100425 播客新聞
·1 min
播客 快訊